Master2s

Master 2S鼠标接收器配对

一不小心将鼠标第一通道配置给改了,网上搜解决方案很久都没有找到,也问题其他朋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办法,就试了一下,接收器配对成功。方法如下:

  • 接收器插到电脑的USB口,然后按住鼠标通道切换按钮,使指示灯进入闪烁状态;
  • 打开罗技的logi options软件,首页左下角“添加/移除设备”,选择优联接收器方式,重新配对就好了。

Mqtt

MQTT协议的优缺点介绍

  • 一、MQTT具有许多优点
  • 二、MQTT的缺点

物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扩展和扩展。用户终端从传统计算机扩展到任何设备,其中该设备先通过各种传感器收集信息,然后再通过计算设备收集信息、交换和交流网络信息。之所以出现MQTT协议,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提供可靠的网络保证。

一、MQTT具有许多优点

MQTT的独特功能是每个消息头都可以缩短为2个字节。对于HTTP,为每个新请求消息重新建立HTTP连接会产生可观的开销。 MQ和MQTT使用的持久连接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开销。

包容不稳定的网络,MQTT和MQ可以从诸如断开连接之类的故障中恢复,无需进一步的代码要求。但是,HTTP本身无法实现此目标,并且客户端必须重试编码,这会增加身份问题。

低功耗MQTT专为低功耗目标而设计。 HTTP设计未考虑此因素,这会增加功耗。

在连接数百万个客户端的情况下,在HTTP堆栈中维护数百万个并发连接需要大量工作才能提供支持。尽管这种支持是可行的,但大多数商业产品都经过优化以处理此订单上的持久连接。 IBM提供了IBM MessageSight,这是一种单机架安装服务器,已经过测试,可以通过MQTT处理多达一百万个并发设备。相反,MQ不是为许多同时进行的客户设计的。

推送通知。您需要能够及时向客户发送通知。为此,您应该使用常规的轮询或推送方法。就电池,系统负载和带宽而言,推送是最佳解决方案。

客户端平台的差异。 HTTP和MQTT客户端都在许多平台上实现。 MQTT的简单性可帮助您以最少的努力在其他客户端上实施MQTT。

防火墙容错能力。某些公司防火墙将出站连接限制到某些预定义的端口,这些端口通常仅限于HTTP(端口80),HTTPS(端口443)等,HTTP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可以工作。 MQTT封装在WebSockets连接中,并显示为HTTP升级请求,因此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运行。

二、MQTT的缺点

实际上,MQTT被广泛使用,可以在几乎任何大型硬件和互联网公司中找到,例如Facebook,BP,阿里巴巴,百度。

由于MQTT本身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MQTT作为物联网产品通信的标准协议。结果,工程师逐渐意识到MQTT协议的功能需要大规模商业化进行改进。例如:

如果没有完整的SDK,则需要用于不同异构设备的软件SDK软件包才能与MQTT服务器(例如MCU,Linux,Android,IOS,WEB)进行通信,以实现互连和互操作性。

不支持文件和AV。在某些应用场景中,需要传输的信息可能不限于需要通过AV与文件通信的指令,例如语音和视频信号。

不支持与第三方HTTP集成。 MQTT协议优于常规HTTP协议,但是基于传统HTTP协议的WEB服务器仍在主流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这些服务器应与MQTT协议互连,以降低升级成本。

不支持负载分配。负载分配服务器对于高并发性和防止恶意攻击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支持用户管理界面。当用户分析设备行为数据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在工业4.0和大数据时代,这是不可避免的需求。

设备脱机后,不支持脱机消息来补偿从MQTT服务器到设备的控制信息丢失。

不支持点对点通信,并且使用标准的MQTT协议。从理论上讲,点对点通信可以通过相互订阅来实现,但是逻辑相对复杂并且涉及设备安全性。当设备B和设备C相同时-在主题的情况下,设备A无法知道消息是来自设备B还是来自设备C,并且消息很可能是被设备D窃听的。

不支持群组通信或群组管理,而是实现群组成员的管理。小组成员可以交换消息,如果一个设备由多个人控制或多个设备由一个人控制,则此功能特别有用。



最近有人问我MQTT的优缺点,其实之前只是使用过这个协议,至于优缺点还真没法系统地概括,于是在网上查了一下。大致如上面所言。

First Blog

gPTP,自动驾驶时间同步里的“有趣灵魂”

一辆宣称具备L4/L5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如果多个激光雷达之间的时间同步不够精确?如果传感器感知数据通过以太网传输到智驾域控制器的延迟不可控?如果智驾域控制器规划决策的结果通过以太网传输到底盘域控制器的延迟也不可控?如果座舱域内屏幕显示的变道决策与扬声器播报的声音不同步?那将仍然只是一辆适合演示或测试的无情机器,一副没有“有趣灵魂”的躯体。

自动驾驶功能对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远超汽车以往任何功能,而作为域架构/中央计算架构下承载数据传输的车载以太网,必须具备类似当前CAN/LIN网络下数据传输的确定性、实时性能力。而TSN作为一种可以基于车载以太网提供确定性和实时性数据传输的全新网络技术,开始进入到自动驾驶产业上下游的视野。

TSN的确定性和实时性优势是建立在精确的时间同步基础之上,而TSN中用于实现精确时间同步的协议是IEEE 802.1AS,也就是业界常说的gPTP。而随着TSN上下游产业的成熟,以及自动驾驶量产落地的推进,PPS+gPTP必将契合全域架构/中央计算架构下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

TSN的前情回顾

TSN(Time-Sensitive Networking,时间敏感型网络)技术的前身是AVB(Audio/Video Bridging,音视频桥接)技术。在以太网音视频传输领域,如果音频和视频信息没有严格的时序规则以及不具有可预测的延迟,则会出现声音和画面不一致的现象。而高清的音频和视频数据传输,带宽需求极大,实时性要求又非常高。如何保证高带宽下的实时、同步传输,成为以太网音视频传输领域的难题。

2006年,IEEE 802.1工作组成立AVB任务组,主攻以上难题。经过几年攻关后,成功找到了高带宽音视频数据在以太网中实时、同步传输的方法,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AVB由此开始受到工业、汽车领域产学研人士的关注。

2012年,AVB任务组改名TSN任务组,并在其章程中扩大了时间确定性以太网的应用需求和适用范围。TSN任务组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传输和转发机制来保证数据在车载以太网传输过程中的低延时、低抖动和低丢包率,从而保证数据在高可靠性的前提下进行快速传输,为在工业、汽车领域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TSN协议栈是一系列IEEE 802.1标准的集合,包括技术类和配置类。技术类也称为组件,主要有五类组件构成,包括时间同步组件、可靠性组件、延时控制组件、资源管理组件和安全组件。配置类主要分为工业领域、汽车领域和移动领域等。汽车领域主要涉及两份配置标准IEEE 802.1BA和IEEE P802.1DG,后者将gPTP定义为车载以太网TSN网络下时间同步的标准。

gPTP的精彩呈现

一、基础概念

gPTP(generalized Precision Time Protocol,广义精确时间同步协议),基于PTP(IEEE 1588v2)协议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形成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时间同步机制,可以实现μs级的同步精度。

gPTP定义有两种设备类型,Time-aware-end Station和Time-aware Bridge。每种设备都具有本地时钟,本地时钟都是通过晶振的振荡周期进行度量的,设备内部硬件计数器负责对振荡周期进行计数。设备中用来发布时间同步报文的网络端口称为主端口,用来接收时间同步报文的端口称为从端口。

(1)Time-aware-end Station,既可以作为主时钟,也可以作为从时钟。

(2)Time-aware Bridge,既可以作为主时钟,也可以作为桥接设备,类似交换机。桥接类设备在收到gPTP报文后,会请报文搓个澡,然后再送出去。而报文在桥接设备内搓澡消耗的时间,称为驻留时间。gPTP要求桥接设备必须具有测量驻留时间的能力。

下图展示了一个简单的gPTP系统,包含一个时钟源、1个主时钟,2个桥接设备,4个从时钟。主时钟是系统内的时间基准,一般具有更高精度的本地时钟,同时需要能够被高精度准时钟源(如卫星系统、原子钟等)授时。主时钟在系统内可以动态分配,也可以预先分配(对于车载固定拓扑应用场景,多采用预先分配的原则)。